生活以痛吻她 她却报之以孝——记嘉禾县2025年一季度“嘉禾好人”罗何周
生活以痛吻她 她却报之以孝——记嘉禾县2025年一季度“嘉禾好人”罗何周
生活以痛吻她 她却报之以孝——记嘉禾县2025年一季度“嘉禾好人”罗何周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亚 通讯员 邓和明 张莹 郴州报道(bàodào)
命运的狂风,一次次呼啸着掠过她的生活,将她的世界搅得支离破碎;生活的重担,一层又一层无情地压在(zài)她柔弱的肩头,几乎让(ràng)人难以喘息。然而,在这无尽的黑暗与艰难(jiānnán)中,她却用自己的坚韧、善良和孝心,点亮了(le)一盏温暖(wēnnuǎn)而明亮的灯,照亮了家人前行的道路,也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。
她,就是罗何周,嘉禾县坦坪镇凌云村人。1958年出生的(de)罗何周,因(yīn)家中弟妹众多,在封建思想的影响下,没能(néng)走进学堂读书。但父母的言传身教,让她自幼便养成了(le)懂事乖巧、善解人意的性格,尊老爱幼、和蔼可亲早已融入她的骨子里。
1979年(nián),罗何周与凌云村李知平结为夫妻。婚后(hūnhòu),尽管日子清贫,一家人却和和美美,其乐融融。罗何周将家里(jiālǐ)打理得井井有条,把孩子教育得懂事听话,婆媳关系更是十分融洽。
然而,平静的生活在2014年被打破。婆婆(pópó)不慎(bùshèn)摔断髋关节,住院一个多月,3万多元的费用(fèiyòng)对于这个家庭来说,如同天文数字。婆婆自责、痛苦,天天以泪洗面,觉得自己连累了家人。
罗何周没有(méiyǒu)丝毫抱怨,反而日夜安慰婆婆,让她(tā)放宽心。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,罗何周起早贪黑,精心照料婆婆。她的努力没有白费,85岁的婆婆虽然不能走路(zǒulù),但坐上(shàng)了轮椅,生活似乎有了好转的迹象。
可命运的考验并未(bìngwèi)结束。2016年春节(chūnjié)后,丈夫李知平被查出患肝癌。这个(zhègè)消息如同晴天霹雳,再次(zàicì)将这个家庭推向了深渊。在近 3 年的抗癌路上,罗何周一人(rén)扛起了所有。她(tā)在医院和家之间来回奔波,既要照顾病重的丈夫,又要照料半身瘫痪的婆婆,还要做农活维持生计。面对丈夫的意志消沉和放弃治疗,她心急如焚,苦口婆心地安慰(ānwèi)、耐心疏导,坚定地告诉丈夫:“你活一天我就治一天,我就是卖血讨饭,也要跟着你,现在医疗技术这么好,总会治好的。”
然而,病魔无情,2018年9月,丈夫还是离开了(le)人世,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,还欠下了不少(bùshǎo)债务(zhàiwù)。婆婆无法承受(chéngshòu)失去(shīqù)儿子的打击,再次病倒,落下了老年痴呆、全身瘫痪的后遗症,生活完全不能自理。罗何周还没从失去丈夫的悲痛中缓过神来,又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婆婆的重任。
本以为苦难已经够多,没想到2021 年,一个噩耗再次(zàicì)传来。儿子(érzi)李军因热射病不幸离世。这接二连三的打击,让罗何周难以承受,她一下子病倒了。在女儿和妯娌(zhóulǐ)的陪伴(péibàn)、劝慰下,她才慢慢振作起来。
从(cóng) 2014 年婆婆生病至今的10余年里,罗何周始终坚守在婆婆身边,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。每天天不亮,她就起床去(qù)地里干农活,回来后又(yòu)服侍(fúshì)婆婆起床、擦身换衣、做饭喂饭。晚上,她要(yào)收拾家务到很晚才休息。婆婆大小便不能自理,她每天都要仔细地为婆婆擦身换衣,保持清洁干燥;婆婆吞咽不便,她就天天熬骨头粥、鱼汤、鸡汤,只为让婆婆营养跟上。不管(bùguǎn)何时,只要婆婆生病,她都会背着婆婆去诊所看病(kànbìng)。10年来(niánlái),为了照顾婆婆,她几乎放弃了自己的生活,很少去看望女儿,就连娘家也只是在过年时匆匆吃上一顿饭,便急忙赶回(gǎnhuí)家。
在罗何周的(de)精心照料下,如今97岁的婆婆虽然瘫痪(tānhuàn)在床、口齿不清,但精神矍铄,身上干干净净,没有一处褥疮。即便婆婆记不清任何人,但她却始终(shǐzhōng)记得罗何周,时常念叨着:“何周啊,何周啊!”
罗何周的事迹在村里广为流传,她的举动,不仅赢得了周边群众(qúnzhòng)的一致好评,还深深感染了每一个人,有力地弘扬了尊老爱老、敬老养老的优秀传统美德(chuántǒngměidé),为创建(chuàngjiàn)和美家庭、构建和谐社会树立了榜样。她也被评为嘉禾县2025年第一季度(dìyījìdù)嘉禾好人。
“我是农民,没有文化,靠的(de)是没日没夜地辛勤劳动过日子。我的愿望就是希望家人们都能(néng)平平安安、和(hé)和睦睦。”罗何周这朴实无华的话语,道出了(le)她最真挚的心愿。她用自己的坚守和付出,书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孝亲赞歌。
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李亚 通讯员 邓和明 张莹 郴州报道(bàodào)
命运的狂风,一次次呼啸着掠过她的生活,将她的世界搅得支离破碎;生活的重担,一层又一层无情地压在(zài)她柔弱的肩头,几乎让(ràng)人难以喘息。然而,在这无尽的黑暗与艰难(jiānnán)中,她却用自己的坚韧、善良和孝心,点亮了(le)一盏温暖(wēnnuǎn)而明亮的灯,照亮了家人前行的道路,也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。
她,就是罗何周,嘉禾县坦坪镇凌云村人。1958年出生的(de)罗何周,因(yīn)家中弟妹众多,在封建思想的影响下,没能(néng)走进学堂读书。但父母的言传身教,让她自幼便养成了(le)懂事乖巧、善解人意的性格,尊老爱幼、和蔼可亲早已融入她的骨子里。
1979年(nián),罗何周与凌云村李知平结为夫妻。婚后(hūnhòu),尽管日子清贫,一家人却和和美美,其乐融融。罗何周将家里(jiālǐ)打理得井井有条,把孩子教育得懂事听话,婆媳关系更是十分融洽。
然而,平静的生活在2014年被打破。婆婆(pópó)不慎(bùshèn)摔断髋关节,住院一个多月,3万多元的费用(fèiyòng)对于这个家庭来说,如同天文数字。婆婆自责、痛苦,天天以泪洗面,觉得自己连累了家人。
罗何周没有(méiyǒu)丝毫抱怨,反而日夜安慰婆婆,让她(tā)放宽心。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,罗何周起早贪黑,精心照料婆婆。她的努力没有白费,85岁的婆婆虽然不能走路(zǒulù),但坐上(shàng)了轮椅,生活似乎有了好转的迹象。
可命运的考验并未(bìngwèi)结束。2016年春节(chūnjié)后,丈夫李知平被查出患肝癌。这个(zhègè)消息如同晴天霹雳,再次(zàicì)将这个家庭推向了深渊。在近 3 年的抗癌路上,罗何周一人(rén)扛起了所有。她(tā)在医院和家之间来回奔波,既要照顾病重的丈夫,又要照料半身瘫痪的婆婆,还要做农活维持生计。面对丈夫的意志消沉和放弃治疗,她心急如焚,苦口婆心地安慰(ānwèi)、耐心疏导,坚定地告诉丈夫:“你活一天我就治一天,我就是卖血讨饭,也要跟着你,现在医疗技术这么好,总会治好的。”
然而,病魔无情,2018年9月,丈夫还是离开了(le)人世,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,还欠下了不少(bùshǎo)债务(zhàiwù)。婆婆无法承受(chéngshòu)失去(shīqù)儿子的打击,再次病倒,落下了老年痴呆、全身瘫痪的后遗症,生活完全不能自理。罗何周还没从失去丈夫的悲痛中缓过神来,又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婆婆的重任。
本以为苦难已经够多,没想到2021 年,一个噩耗再次(zàicì)传来。儿子(érzi)李军因热射病不幸离世。这接二连三的打击,让罗何周难以承受,她一下子病倒了。在女儿和妯娌(zhóulǐ)的陪伴(péibàn)、劝慰下,她才慢慢振作起来。
从(cóng) 2014 年婆婆生病至今的10余年里,罗何周始终坚守在婆婆身边,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她。每天天不亮,她就起床去(qù)地里干农活,回来后又(yòu)服侍(fúshì)婆婆起床、擦身换衣、做饭喂饭。晚上,她要(yào)收拾家务到很晚才休息。婆婆大小便不能自理,她每天都要仔细地为婆婆擦身换衣,保持清洁干燥;婆婆吞咽不便,她就天天熬骨头粥、鱼汤、鸡汤,只为让婆婆营养跟上。不管(bùguǎn)何时,只要婆婆生病,她都会背着婆婆去诊所看病(kànbìng)。10年来(niánlái),为了照顾婆婆,她几乎放弃了自己的生活,很少去看望女儿,就连娘家也只是在过年时匆匆吃上一顿饭,便急忙赶回(gǎnhuí)家。
在罗何周的(de)精心照料下,如今97岁的婆婆虽然瘫痪(tānhuàn)在床、口齿不清,但精神矍铄,身上干干净净,没有一处褥疮。即便婆婆记不清任何人,但她却始终(shǐzhōng)记得罗何周,时常念叨着:“何周啊,何周啊!”
罗何周的事迹在村里广为流传,她的举动,不仅赢得了周边群众(qúnzhòng)的一致好评,还深深感染了每一个人,有力地弘扬了尊老爱老、敬老养老的优秀传统美德(chuántǒngměidé),为创建(chuàngjiàn)和美家庭、构建和谐社会树立了榜样。她也被评为嘉禾县2025年第一季度(dìyījìdù)嘉禾好人。
“我是农民,没有文化,靠的(de)是没日没夜地辛勤劳动过日子。我的愿望就是希望家人们都能(néng)平平安安、和(hé)和睦睦。”罗何周这朴实无华的话语,道出了(le)她最真挚的心愿。她用自己的坚守和付出,书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孝亲赞歌。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